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二章 皇孙入宫(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主角李常笑 !

天汉二十八年,十二月。

鲁王收服了大宛国,正在返程的路上。

这场对匈奴的巨大胜利,令得所有鲁王府治下的百姓都处于一片狂喜中。

消息传到大汉,天汉帝大为震惊。

这些年他派了不少人潜入西北,就是为了刺探鲁王府军情。

虽然两代鲁王多有防范,却还是泄露了一些情报。

兵部官员依靠这点零星线索,大致勾勒出了西北骑兵的军备和武力,形成了初步印象。

再与匈奴骑兵比较,得出了一个“尚在伯仲”的结论。

是以,鲁王竟能以少胜多甚至擒杀右贤王,让大汉君臣有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天汉帝忌惮之余,却又加强了夺回西北的念头。

若任由鲁王府这般发展,恐怕昔日那个横扫天下的大秦又要回归了。

旋即,天汉帝喊来左右。

他作为大汉第二任帝王,同时又是在位最久的一任,在大汉的威望至高无上。

安业帝刘赤并未留下祖训,这个任务自然该交由天汉帝来执行。

即位近三十载,汉廷内部先后平息的诸侯叛乱就不下二十位,有不少是开国功臣后裔。

天汉帝心有忌惮,将“非刘姓不得封王”立作祖训。

那些已经封王了的,都被天汉帝以各种理由削去爵位,或是罚没了世袭罔替的待遇。

今日之后,这大汉祖训却是又得添上一条。

“平西灭秦,后代皇帝务必谨记。”

做完这些,天汉帝将祖训又摆了回去,交由秘卫看管,待来日新君继位才能请出。

随着年岁愈长,天汉帝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为今之计,是定下皇位的继承人,避免他死后大汉江山动荡。

亲历秦末乱局,天汉帝对所谓鬼神不再敬畏,自然不会指望有仙人来结发受长生。

立储的念头刚生起,董天那老狐狸的脸立即浮现。

天汉帝面露思索,他知道日后若改易“黄老之术”,必会遭受朝野与民间的反对。

一个不慎,数十年积累国力皆付之一炬。

为此,天汉帝需要一个能够代替新君制约反对者的朝臣。

董天与他身后的儒家臣子自然入了眼。

且不说儒家在宗学一家独大,太学中同样有不少士子心向儒家,恰恰是作为帝王笔伐的最佳人选。

至于儒家是否会做大甚至最终左右朝局,天汉帝一点也不担心,他对此早有准备。

只要往后的历代汉帝将秘卫、南卫、北卫这三支力量全都握在手中,无论朝臣如何骄横,忤逆天子那都只有死路一条。

想明白了这点,天汉帝当下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拜在儒家门下的皇孙。

最好是与董氏有些渊源的……

很快,一道身影跃然纸上。

景王世子,刘懿,那个救了匈奴使臣的小子。

据说他还颇得董天看重。

天汉帝低声呢喃,随后将大太监喊来,命他将景王世子带来。

待大太监走后,天汉帝背着手在大殿来回踱步。

……

翌日,景王世子入宫的消息传开。

有朝臣猜测天汉帝准备收网了,这场后百家时代的序章彻底落幕。

随后的两道圣旨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第一道是除去道家首领李敦的宗师之职,门下皇孙悉数回府。

第二道是册封景王世子刘懿为沛王的圣旨,沛王往后留于宫中谨听皇训。

对大汉君臣而言,“沛”具有别样意味。

昔日高祖起兵,最初定国号就是“沛”,沛王的威名响彻天下。

高祖称帝后分封诸王,这沛王的王号却一直不曾分出去。

所有人都清楚,沛王代表着高祖,在位份上是毫无争议的诸王之首。

如今天汉帝再封沛王,其中意味自不必明说。

圣旨下达不过半日。

就有许多臣子上门拜访景王府,恭贺景王父凭子贵,日后有希望荣登大宝。ωWW.

景王本人同样受宠若惊,素来备受冷遇的他何时得到过这般重视。

当然,上门也不全是道喜的,还有说风凉话的。

景王的两位嫡兄正在其中。

他们眼见皇位无望,也不会再有什么顾忌。

“皇弟莫要高兴太早。父皇册封皇侄,是属意其人,而非属意皇弟。”

“沛王之号,是为高祖。日后怕是不知当父为子纲,还是子为父纲,哈哈哈哈!”

……

两王奚落了景王好一会儿才离开。

景王倒也非常人,即便受此等大辱,依旧没有当场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