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主角李常笑 !

隔日。

四皇子与丞相合谋,意图造反的消息传出。

整个长安哗然。

四皇子可不是旁人,作为大汉皇子中,少有通晓兵事的,他一直是夺储的热门选项。

当夜,魏妃自缢身亡,还有不少投效四皇子的幕僚、谋士和臣子也选择结束性命,避免连累身后的家族。

……

未央宫。

元鼎帝坐在龙椅上,目视被拖下去的四皇子。

一时间,头痛欲裂。

他本就上了年岁,再有这般波折,纵然心性非凡,却还是不免受了影响。

大动肝火下,旧疾复发,竟然陷入了昏迷。

飞来伯李匡,大太监阴疑在场。

他们一人执掌南卫,一人执掌秘卫,变相掌控了汉宫。

两人深受元鼎帝信赖,在这关头,很快选择封锁消息。

由秘卫维持宫廷,南卫稳定长安,暗地里将太医院的太医请来。

里外配合可谓天衣无缝。

短时间内,并没有露馅的风险,只要天子醒来,就不会对朝廷产生影响。

起初二人也是打着暂且隐瞒,容后再议的想法。

可太医诊断,元鼎帝中风了。

彻底将他们的想法打破。

且不论中风的天子能否苏醒,一旦消息传出,必然引起更大的骚乱。

届时,光凭着两支天子亲卫,恐怕难以全部镇压。

李匡与阴疑为此大为头疼。

倘若有储君在,就能化解此时的尴尬。

可坏就坏在,元鼎帝至今尚未定下太子人选。

一晃眼,三日过去。

天子久不出面,宗室族老先坐不住了。

他们纷纷递帖求见天子。

宫里,元鼎帝依旧处于昏迷,也没有醒来的迹象。

李匡与阴疑二人合计,决定请一皇子入宫,代父主政。

可涉及到具体人选时,哪怕二人同样对陛下忠心耿耿,不免还是猜忌起来。

倘若陛下不幸,这位请入皇宫的皇子,将无可争议地登基。

到那时,从龙之功,可又关系到一代人的富贵。

且不说阴疑作为老太监,需要为晚年考虑。

李匡因功封伯,何尝没有封妻荫子的想法,哪怕不是更进一步,只为保持眼下的富贵,同样容不得马虎。

阴疑是元鼎帝尚在王府时的老人,这些年跟在陛下身边,也算饱尝人间冷暖,阅遍世事沧桑。

一双老眼如炬,只是一个眼神,就能大致判断出李匡的想法。

他知道,当务之急是消除双方的猜忌,只有南卫和秘卫两股力量拧成结,才能迎立新君,而不是引起宫乱。

于是,阴疑率先开口,坦露心声。

“伯爷与咱家俱受皇命,承蒙陛下器重。今陛下抱恙,为江山社稷计,却是还需伯爷与咱家同心协力。”

一句话点名初衷,同时也让李匡的脸色缓和。

只要阴疑这老太监没有勾结皇子,双方还是可以合作的。

紧接着,阴疑再度开口。

“咱家深知,伯爷或许无能信赖。既是如此,请伯爷道明人选,能成与否,可容你我商榷。”大风小说

若上一句话是深明大义,这句话就称得上谦卑了,哪怕李匡不喜阉人,却也相当受用。

他思略再三,可脑子里并没有多少关于皇子的印象。

毕竟元鼎朝的前二十年,一直都是太子稳居储位,李匡从未考虑过拥立皇子的事。

心里是这般想,李匡没有表现出来,他打算听听阴疑的想法,再做决定。

明面上,李匡以退为进,将机会留给阴疑,算是抬了脸面,姑且论作一番人情。

阴疑心里如明镜,可他心底却是有想法,倒也不退却。

相比顾左右言他惹人芥蒂,阴疑直接切入主题。

“咱家以为,当立皇七子刘渠。”

此话一出,李匡稍皱眉头,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淮安王?”

阴疑点头表示肯定,“伯爷不知,数月前,大殿中……”

接下来的时间,阴疑讲明了当日陛下,对淮安王妃的宽容,以及专程打听淮安王府的事。

一丝一毫,没有隐瞒。

李匡听完全程,倒没有全信。

他的脑中略过关于淮安王的印象。

“生母低微”

“外放封地”

“娶王氏女”

这每一点,似乎都能透露出些许意味。

生母低微,意味着外家孱弱,不会如同魏家那般心存谋反。

外放封地,意味着久离京城,对京城世家不熟络,根基浅薄。

娶王氏女,这本来没什么,可联想到“王氏献鼎”一事,倒是解释了天子的偏颇。

很快,李匡皱起眉头。

“魏郡王氏,本伯记得,第二任梁王妃也出自魏郡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