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七十二章 浔阳江上(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贞元十年,九月。

浔阳江

一江月圆,美不胜收。

黑夜爬上了天幕,群星璀璨闪烁其间,宛如一张捕鱼的网子,里面满载着星光。

三艘小舟依次而来,其中一艘是从南而来,自浔阳城的渡口出来。

船上载着大名鼎鼎的江州司马白不易,还有他府中一个擅长琵琶的妾室。

从长安出来一年有余,江州司马与琵琶女时常载酒过江,留下了不少芳名美事,一直为江州百姓津津乐道。

其余两艘船,一艘从北面过来,载着白不易今夜的客人。

此人名叫王仲初,是许州颍川人。(王建)

他与白不易多年前相识,恰巧今年王仲初又一次应试不第,索性应好友之请来江州散心。

最后一艘是东面来的,从淮阳道向西。

这是专门送渡江客往返的民船,今日的客人也只有两位,一老一少。

老者名叫韦义博,出身于大名鼎鼎的京兆韦氏,天宝年间中举,如今年过七旬,刚从滁州刺史的官位卸下来。(韦应物)

年轻的叫张文昌,和州乌江人氏,算是这小舟的中途载客。(张籍)

张文昌是听说过韦义博名字的,尤其是对方的一首《滁州西涧》,当真是扬名立万之作。

一路上张文昌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会冒犯对方。

韦义博是个宽厚人,主动同他搭话:“乌江张文昌,老夫听说过你。”

闻言,张文昌面露惶恐,隐约还有几分惊喜,小心翼翼道:“能入得韦大人之耳,是文昌的荣幸。”

“诶,”韦义博摇摇头,一脸打趣:“你难道不想听听?”

张文昌当即拱手:“请韦大人赐教。”

“何谈赐教,不过是一桩趣闻。”韦义博微微一笑,抚着长须:“老夫听说,你张文昌由于酷爱诗圣的著作,时常誊抄过后烧毁,每日制成蜜羹服用,可有此事?”

闻言,张文昌神情一滞,挠了挠头:“让韦大人见笑了。文昌是仰慕诗圣的文采,只觉得脑子与心不够用,索性服用。”

韦义博听完大笑不止:“有趣的后生。”

他笑着笑着,隐约是回忆起了什么事情,欣然道。

“老夫理解你的心情。真要论起来,诗圣祖上是京兆杜氏之人。当年他词赋出世,在我们京兆韦氏与京兆杜氏中,也引起过震动。”

“便是当今宰相,杜君卿他年轻时也曾问诗于诗圣。”

闻言,张文昌面露好奇:“那么先生您,是否也见过诗圣当面?”

此话一出,韦义博面露几分遗憾。

他摇了摇头:“不曾见过。”

“老夫早年也是一个混不吝的性子,也就是幡然悔悟,才能弥补少许。”

张文昌听完正准备宽慰几句,这时船头的渔夫忽然走到帘幕外,朝着里面说道。

“二位客官,前头有另外两艘行舟,邀请二位前往,请问意下如何。”

张文昌没有说话,而是将选择权交到韦义博的手中。

韦义博先是眉头皱起,随后开口问道:“可知道那舟主人的姓名?”

“江州司马,白不易。”

此话一出,韦义博脸上的漫不经心散去了少许。

他才从刺史任上退下,自然知道贞元九年一朝分封的“八司马”,每一人据说都干出了政绩,也算是不枉天子的破格提拔。

今日偶遇一位,再加上韦义博曾经也担任过江州刺史之职,顿时来了几分兴趣。

他转头看向张文昌,眉头一挑:“这白不易也算是你同辈中的人杰,既是他相邀,咱们爷俩不妨去看看?”

张文昌听出了这话里的亲近之意,早都高兴得找不着北了,又怎么可能会拒绝。

于是乎,小舟朝着前方缓缓靠去。

江淮一带的船老大彼此之间都认识,一辈子在江上行舟,他们停船的技巧自是无需多言,哪怕脚同时踏两条船,也没有倾覆的危险。

白不易留琵琶女于帐中,这也是本着对琵琶女的尊重。

二人虽是主家与妾室,但白不易对这志同道合的女子颇为欣赏,自然愿意给她足够体面。

王仲初走出船舱,朝着白不易见礼。

“白兄,久不见了。”

“王兄能应邀而来,白某不胜欢喜。接下来的日子,白某定会好好带你在这江州走上一遭!”

王仲初见白不易对他的态度一如从前,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了起来。

这时,韦义博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江州司马,韦某多谢今日相邀。”

白不易看着船只飘来的方向,隐隐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神情愈发凝肃。

毕竟严格来说,自己如今治理的江州,是曾经从韦义博手中接过的,这也算是一段香火情。

韦义博欣然受下这礼。

倒是张文昌,他瞅见一旁的王仲初,面露几分意外:“仲初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