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章阴险狠毒的人





  公元260年四月,司马昭晋位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曹髦感觉到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决定使出更加幼稚的一招——直接去杀司马昭!

  五月,己丑,曹髦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受废辱,今日与你们亲自去讨伐他!”

  王经听了,赶紧劝告皇帝忍耐。

  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素诏投于地,坚决地说:“我已经决定了!就是死又有什么好怕?何况未必就是死呢!”于是,直接去告诉太后,然后,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都是些什么兵啊!),鼓噪而出。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他是最先遇到愤怒的曹髦帝,但他没有动手,在曹髦左右呵斥的时候,司马伷立即率众奔走。他这个做法很聪明,后来,他有个孙子,也学到了他的聪明,成为了东晋的开国之君,是为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伷不是干不过曹髦,而是弑君这事,他司马氏不能去做,而是要让适合的人去做。

  这个适合的人就是贾充。

  贾充的父亲是对曹魏忠心耿耿的贾逵,所以,贾家对曹魏是一种忠心的象征。要是贾充也对曹魏皇帝动手的话,那就意味着曹魏已失人心,再也没有忠心护他曹魏的人了!

  当时被任命为中护军的贾充自外而入,与曹髦战于南阙之下。

  曹髦亲自挥剑,众人见了,不敢伤害皇帝,想要退下去。

  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道:“事情紧急了,怎么办?”

  贾充说出了足以让他父亲怒撕了他的话:“司马公畜养你们,正为今日!今日之事,还用问那么多吗?”

  他这话的意思是直接把皇帝杀死,而且,还特别表明是司马昭的意思!

  成济以为立大功的机会就在眼前了,当即抽戈刺向曹髦,把曹髦的后背都刺穿了,当场就让皇帝驾崩了!求功不可谓不心切,但愚蠢也不可谓不够愚蠢了!

  他这个做法,完全不了解司马昭的阴险狠毒!他是要皇帝死,但为了不背弑君的名声,也可以要杀皇帝的人死!

  曹髦的这第二招,有两种评论,一是英勇,宁愿死,也要和司马昭干一把;二是幼稚,自不量力,以卵击石,徒死无益。

  我倾向于后一种,因为,不是敢死的人就称得上英勇的,司马迁说“臧获婢妾,犹能引决”,毫无意义的送死,和自杀是没什么区别的。

  他的幼稚在于,没有想出稍微有点胜算的招数,哪怕是自己去刺杀司马昭,那也是英勇的表现。这一点,他就远远比不上康熙。康熙在鳌拜把持朝政的时候,就带着侍卫偷袭鳌拜,一举把他拿下。他要是带着侍卫,直接去找鳌拜算账的话,那就和曹髦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曹髦成熟的话,那自然有成熟做法,而成熟的做法,只需抓住一点就行了:司马昭阴险狠毒!围绕这一点来做,就算最后不成功,那也是个智慧的人。曹髦的前任曹芳虽然也失败,但他起码抓住了司马氏的人性,在做着有智慧的事情。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曹髦幼稚啊!

  幼稚害死人!

  这一点,我们要谨记。

  司马昭听闻皇帝死了,登时演技炸裂,先是“大惊”,然后“自投于地”,就是倒在地上;接着奔往皇帝死的地方,看见皇帝的尸体,扑了过去,枕着皇帝大腿,哭了起来,并且是越哭越哀伤,像死了老爸一样,一边哭一边说道:“皇帝死了,是我的罪啊!”

  为什么说司马昭哭得那么伤心,是在演戏呢?因为看史书或者看一个人,是不能看眼前所看到的,而是要联系到对方平时的为人。一个为人阴险狠毒的人,别说死了皇帝他不会伤心,就是死了老爸,他也未必会如此伤心!

  皇帝死了,自然是大事。于是,司马昭进入殿中,召开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使他的子弟内外逼他来。

  陈泰无奈,这才去参加群臣会议。

  陈泰见到司马昭,悲恸大哭。

  司马昭一看他这样哭,自己不能不哭,于是和他对哭,说:“玄伯,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我?”陈泰说:“只有斩了贾充,稍稍可以谢天下人!”

  司马昭想了半晌,说:“你再想一想其次的办法!”

  陈泰凛然说道:“这是唯一的办法,没有其次了!”

  司马昭听了,便不再说话了。

  不过,他也没有杀贾充,而是把所有的罪推给了成济兄弟。

  这个成济兄弟原以为立了大功,正等着领赏,哪里知道,等来的不是大功,而是大罪!

  司马昭派来的人很快就把成济兄弟包围了,成济兄弟衣服都没穿,光着身子,跑到了屋顶上去,然后大骂司马昭的阴险狠毒:明明就是你司马昭派我们去杀皇帝的,如今杀了皇帝了,就把罪名推给我们兄弟!你也太阴险狠毒了!

  军士们见他们兄弟不肯下来,当下万箭齐发,把光溜溜的成济兄弟射成有外衣的兄弟——万箭成衣。

  这哥儿俩直到死才知道司马昭的阴险狠毒,要是有下辈子的话,打死他们都不会去杀皇帝了!不过,这也是他们兄弟不懂人性有关。假如他们牢牢掌握了司马昭的阴险狠毒,那应该会想到,杀死皇帝后,这个锅只能他们兄弟背。而背上弑君的罪名,那是非常严重的!他们兄弟要是能想到这一点,肯定不会鲁莽到去杀皇帝了!

  司马昭上表太后,说什么“自己本想舍弃己身、听候曹髦裁决,但考虑到曹髦想谋杀太后,于是动兵,但仍命令将士不得伤害任何人,并曾连续发命,不得迫近天子辇车;是成济私自闯入兵阵才导致曹髦被杀,现已将成济军法从事······”说得他既伟大又委屈,俨然是个大大的忠臣,同时,也是个大大的好人,说得他杀只鸡都不忍心一样。

  他扮完好人后,在表的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建议:灭了成济三族。

  太后听从他的建议,诛灭了成济三族。

  司马昭又认为那个劝告皇帝不要轻举妄动的王经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于是,好心肠发作,让王经去地下陪伴他忠心的皇帝去了!这实在很为王经着想。

  司马昭便立燕王曹宇十四岁的儿子曹奂为帝,魏国的皇帝依然是傀儡,司马氏掌控大权,早晚废曹自立,真的如曹髦所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自然想着废掉皇帝,自立为帝了,但是,他的威望还没达到顶点,自立为帝的话,还有诸多不便,于是,司马昭决定做让自己威望达到顶点的事情,那就是——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