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节洋务派大臣的底气(1 / 2)

第三节洋务派大臣的底气



但是,船呢?人呢?



提一个很俗的事――钱呢?



创建水师,首先要有钱。



有了钱,就有办法。其它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好在,建水师的经费有了着落,朝廷明确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基本上保证了有一个稳定的来源。



但这些钱多吗?不多,也就是一座皇帝陵墓的造价。有,也只能算是来源稳定吧。



建水师,买船、建船、建军港,购炮、铸炮、建炮台……军政训练、后勤保障、技术支持,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朝廷那点拨款,用泥塑也塑不起一支海军。



但李鸿章等人看来,甚至可以说,只要有政策,其它都不是问题。



除了朝廷直接给钱,地方上的积极性如果调动起来,各省还可以拿出一点,各地再捐点,中国这么大,自有大的优势。



洋务派大臣有这个底气。



底气从哪儿来?



底气来自于洋务派辛苦多年的“洋务运动”。



办了这些年“洋务”,北边李鸿章在皇太后的眼皮子底下,要政策外加打擦边球,南边左宗棠、沈葆桢、曾国荃、张之洞等人躲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明里暗里施手脚,一番折腾下来,成果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