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节关于中日战略思维的讨论(1 / 2)

第五节关于中日战略思维的讨论



悲剧的是,当时情况下,清廷和李鸿章一班大臣没有清晰地判断中日力量对比消长,也没有判清日本的国策和战略,而是用一个模糊的概念和印象来代替。



其实判断了也没用。



日本领导人现在为了压制中国,特别喜欢戴着微笑的面具、揣着银子,游走在世界各地,到处扯“价值观外交”,好象自己讲的是欧美的价值观,就是善的化身、天使在人间,又好象一扯起这片“破布”,日本就相当体面、相当高尚了。



但欧美的所谓价值观本身就不是啥事,日本人又能当它是什么事?



那不过是为了拉拢欧美,往人家队伍里钻。



一个西方七国集团的“G7”,拉上俄罗斯变成“G8”,后来又把人踢出去,要咱中国人说那算个“G8”?可日本人在里边那个气势啊,仿佛一参加那个会,就站在了世界顶峰。



其实,我们正可以挖挖日本人的价值观,起起他们的老底子。



这一起,才能看出日本人和中国人战略上何其不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人真的学会了吗?



“仁义礼智信”,日本人就是缺“仁”,无“义”,少“信”。



忠义二字,在日本人心目中,只讲“忠”字,没有“义”字。忠于主人、忠于上级,不问行为对错,没有善恶是非。



以前忠于将军、大名,后来忠于天皇,服从长官,让杀人就杀人,让放火就放火。



扒下一层又一层的装饰,露出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就是日本价值观的核心。



日本人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拿回去,把花里忽哨的动作当作没用的虚招全部舍弃,留下劈、扎、刺等直截了当的手段,把中华武术的美感、艺术成分全部去掉,留下“一击必中”的狠辣,把中华武魂的扶弱、侠义全部去掉,留下嗜血、争强。我真不知道中国一些人追捧日本人的剑道、追捧韩国人的跆拳道有什么道理,那些玩意动作虽简练,但直接而露骨,露骨得毫无美感可言。



日本人把中国的孙子兵法、武经十书全搬回去,潜心研究,看到的是阴谋,学到的是血淋淋的博斗方法,形成的是“不惜一切手段”的实用主义,唯独抛开“不可轻易言战”的宝贵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大智慧,埋头苦干、走穷兵黩武的道路。



一个只有狭隘利己心理的民族,除了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对人的生命都不尊重,哪里还有什么善美的价值观可谈。



********



作为一个连历史都被“神风”和“神话”支撑的民族,日本人常被狂人描画的前景煽动起来,而不问实现这个空想有没有可能。



几乎所有的专著都认为,日本人缺乏战略,目光短浅。



几乎所有的专著也都认为,日本人不善于思考,容易盲从,是一群被狂人带领的人。



所以,讨论日本的战略思维,不如讨论其民族心理特点。



其实,当下只要关注:日本人这个群体随时可能被点燃,瞬间爆发,对外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从日本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就知道了。



日本人不懂战略的“张力”,不懂得维持力量的平衡需要什么,战争的后果是什么,更不知道“拿到手的并不一定是永远拥有的”这个起码的道理。罗马帝国,元帝国,拜占庭帝国……这些帝国大起大落的兴衰成败,从没有发生在日本这个小国身上,这些历史一次又一次显现的规律,日本人自然是学不到的。



所以,直至今日还有日本学者惋惜石原莞尔“不出满洲”的侵华方案,不懊悔发动战争而是懊悔“扩大战争”,喋喋不休地讨论“如果当初没有全面侵华,而是牢牢地占据满洲,那么……”,检讨日本在侵华时中了蒋介石在南方开辟战场,把日本拖入两线作战的“战略陷阱”。好象不那样,就怎么怎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