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章日本人所干的一件事——造船,造船(1 / 2)

第十章日本人所干的一件事——造船,造船

日本政府不仅把船当成事业,当成强国的法宝,甚至当成国家的“生命线”,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从1884年至1894年,这10年之间,日本人一直在造船,造船,拼命地造船。



日本上次调兵侵台,还要租用美国客轮。此后便一波三折,先是引起大清总理衙门与美国交涉,差点没租成。再后来,如果海军听从政府“暂缓行动”的指示,这趟行程十有八九会取消。不按合同办事,白白赔上船票钱,而且还不一定赔得起。一句话,大日本真丢不起这个脸。



按常理,遇上事的在那鼓动唇舌、浪费唾沫,一般是因为牙齿和爪子还不够锋利。对台试探和几次在朝鲜挑事,都没有搞起来,半途而废,还是由于实力不济。



50万两、50万两的,每次弄这点小钱,基本是赔本买卖,太不够满足日本人的胃口了。



很受刺激的日本人很清楚:必须加紧强化军备,才能有与野心相匹配的实力。



――*――*――*――*――*――



《日本近代史》讲:由壬午事变而引出的扩张军备案,为准备对外作战,从明治十六年(1883年)开始8年中,军费计划总额达6740万元,增加的军费加上警察费,占年支出的30%(嫌多?这还是起步价,以后逐年上扬)。并且,军费还在逐渐向海军偏移。1890年时,海军经费占国家支出的10%,1892年,这个数字猛增到了40%以上。



就算军费占年度支出30%的比例,这也是相当惊人的。一个国家事情那么多,教育呢,医疗呢,基础设施建设呢?还有多少?



如果对这个比例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请查一下近年和当前世界各国的军费支出情况,除了两伊战争时的伊拉克,恐怕只有非洲那些每天的工作除了打仗还是打仗的穷国,才会把国家收入那么大比例地投向军事当中。



我只能说,存在这种情况的国家非常少。



这个比例被当成重要指标,各个国家之间相互都盯着。现在,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强大的大国,即使提高那么零点一个百分点,说不定也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常识:除了被外敌打进门来,为抵抗外侮,不得不转入战时经济体制,还可以理解,没事的时候主动这么干的,就疑似一个目的,而且只有一个目的――出门去打别人。



现在进行时,或未来时。



面对枪弹刺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没办法,只要能吃饱,如果还有一块钱,我就拿来打鬼子。但为了未来时的敌人,能做到有一块钱就换一粒子弹,真需要一点意志。



日本的扩军备战也是在咬牙坚持中进行。在建立并召开议会之后,议会开始和政府不断争吵、斗争。



别看政府虽然平时和皇军之间也有斗争,但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是绝对与陆海军站在一起的。



对面议会的议员们也不是多么爱好和平,这么做只是因为――负担太重!



长期保持这样一个军费支出水平,不是闹着玩的。连年的扩军备战,军队的胃口还象一个无底洞,给本不富裕的日本国内造成沉重负担,连造酒税和烟草税都一再增加,人民苦不堪言。



据最新的资料,有人估算,当时日本人的平均税负比例,是大清国人民的2倍。



我们不必可怜日本人,日本人有时也会想起可怜自己。有了代表民众的议会了,下层人民也指望通过议会,做一点削减军费的努力。



但有了议会,不等于就可以掌握国政、决定一切,更不等于日本人民就当家做主了。别忘了日本天皇最大,没有什么能高过天的。在独具“日本特色”的议会体制中,议会之上还弄出了一个贵族院。这是个由皇族、华族和敕任议员(还是天皇钦点的红人)组成的特权阶级机构,具有“预算先议权”,并且它做出的决定,还与“众议令”有同等的权限。



不管议会怎么努力,只要有这些当权者的抵制,军费支出照样能在高水平上维持。



军费是无底洞,海军就恨不得把它变成宇宙“黑洞”。



对海军来讲,他们的假想敌,就是中国。



海军有一万个理由,认为与中国相比,日本海军力量仍处于劣势。在海军看来,为了尽快扭转这个劣势,自己已经作出预算的军备费用是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