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节东学党之乱解除(1 / 2)

第一节东学党之乱解除

清日两国大兵压境,大有眼看就要在朝鲜国土上开战之势。



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之下,“东学党之乱”又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



早在6月12日,前两批清军在牙山扎住脚,立即展开工作。



根据李鸿章的指示,叶志超委派聂土成为前敌营务处,负责剿办事宜,自己坐阵牙山指挥筹划。



聂军并没有直接对起义军发动攻击,而是打起了“政治攻心”仗。



聂士成只是派出一百多人,随带翻译,持告示前往全州招抚义军,以期兵不血刃、消弭战端。



一,晓谕起义军解散。告知起义军和百姓,“尔国王发电告急,我中朝爱恤属国,不忍坐视不救,奉谕钦差北洋大臣李奏派本统领率带马步枪炮大队前来助剿。”说明来意之后,就宣明政策,承诺“特念尔等本属良善……大兵到日,尔等能悔罪投诚,洗心革面,均予免杀”。[聂士成《东征日记》]



二,安抚民众。“谕示商民各安其业,毋得惊恐”。



三,申明军纪。公开向朝鲜民众申明,清军“奉宪檄饬,防营远征,保护藩属,护卫商民,自行军旅,纪律严明。今入朝鲜,军令重申,购买物件,照给钱文。如有骚扰,或犯别情,军法从事,决不稍轻。”



清军的策略,既宣示天朝兵威,又体谅民众,设身处地、入情入理,还能着眼保全民众生命,不妄加杀害。恩威并重之下,确实高于一般的武力清剿。



孙子曰:夫战,攻心为上。



孟子又曰:仁者无敌。



聂士成虽然挟着威严,但在举起屠刀之前,选择了“说服教育”,确是以仁厚对待朝鲜义军和民众,有将者的智谋和仁心。



事实证明,一人不杀,也能达到目的。



这与后来日军占据朝鲜,对重新拿起武器、抗击日寇的东学党人大举进攻、大肆搜捕、大加杀戮,唯恐除之不尽的凶相,实有天壤之别。



*――*――*――*――*――



大清出兵之时,北洋舰队派往朝鲜的警戒分队,赫然发现日本运兵船络绎而至,“大和”“筑紫”“赤城”三舰也先进进泊仁川海面,还明目张胆派遣出汽艇在牙山湾进行探测。



清军据此判断,日军“居心叵测”。



警号已经出现,李鸿章却要袁世凯劝告朝鲜政府对日本采取隐忍的态度,委屈求全:“日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切毋惊扰。迭阻不听,即听之。速设法除全匪;全复,华兵去,日自息。如有要挟,仍可坚持不许。”[《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



李鸿章竟将日本的派兵看作是“和中国争体面”,显示与大清有同等的待遇,为的是一个“虚名”,确实有些掉以轻心了。



他已经被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困住了,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然,一个统帅,考虑更多的还是策略问题。所以,他还在与朝鲜国王统一思想,协调步骤,以在行动上取得一致:尽快平息东学党起义,恢复全州的局势,然后中国撤军,日本人除了撤回,也没什么咒可念了。



“消除乱源、釜底抽薪”,是绝佳的的获胜之道,屡试不爽。



理论上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