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牙山成欢战斗(1 / 2)

第四节牙山成欢战斗



牙山清军已经等不来后面的援兵了。



仅凭听到海上传来的炮声,也能预感到战争――开始了。



早几日派援兵之时,李鸿章还关心通信联络问题,电嘱叶志超:“如电报中阻,应由釜、汉日电借发,不知顺手否?”



要打起仗来了,竟准备借日本人的电报线路搞通信联络,能顺手吗?



现在,别说汉城已经去不了了,即使能去,汉城与天津的通信电线已经被割断。



朝鲜驻军已成隔绝的孤岛。



李鸿章怕叶志超沉不住气,还专门叮嘱“北兵尚早,贵部不可距汉过近。俟北南能通气会合时,再行前进。望相机稳慎筹办,勿性急。”



可是,日本人比叶志超性急,也不会给叶志超时间。



牙山的清军,既没有成为内应,“中央开花”,也没有形成夹击之势。倒成了一个吸引援军的“诱饵”,舍弃不了,只能增援。



增援不继,守军已先陷入危机。



因为日军抓住了战机,抢先发动了攻击。



――*――*――*――*――*――



几乎就在日海军在丰岛海域对大清发动袭击的同时,日军少将大岛义昌战刀一挥,指挥陆军混成旅团4000人向驻守牙山的清军进犯。



我们得肯定日军做出了一个正确选择。牙山清军孤军深入,后援不继,还是趁早清除为好。等这一拨变大了,那还真是个麻烦。



即使还有增援,也能趁着大清军队还未完成部署,来一拨打一拨。



现代军事上有个名词,叫“易受攻击之窗”,就是指部队调整部署期间,是比较脆弱的时候,此时攻不足,守亦无力。虽然古今叫法不一,但道理却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日本人可不等什么宣战。只要兵马凑齐够用,马上就开打。



牙山清军首当其冲。日军抢在了前边,在南路发动进攻,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把战场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相比来讲,大清朝、李鸿章,真的太善良了。



平壤清军尚未到位,大清设计中的两面夹击构思还没有形成“模样”,自己就被攻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牙山一战,对日军有积极意义。而对清军,就看战果如何。



只有凭险据守,大量消耗日军,或者拖到北路清军到位,还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战力,坚持到“夹击”计划的实施。



除此之外,牙山将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



牙山的位置,基本在汉城和全州中间。当初就是实心实意为了帮助镇压东学党农民军,才选了这么个地方,人也真够老实的。为了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一直也没“挪窝”。虽然这地方靠近牙山湾,初期也方便海上行动,但此时海上通道被隔断,情况大变,就没什么可依凭的了。



总之,有利的条件全没了,剩下的,全是不利之处。



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到此时才感觉牙山县城无险可守,开始移动。选择了牙山东部不远的成欢和公州,移师防守。



成欢(又叫成欢驿),位于牙山东北20公里处,北距汉城70公里,有两条驿道纵横而过,是汉城到全州的必经之地。东有月峰山,西有银杏亭、牛歇里高地,四周丘陵环绕,安城川河两岸沼泽密布,地势复杂,易守难攻。



两位将军的阵地选择上,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清军面向汉城方向,由北向南,成两线配置,聂士成率部防守成欢,作为前沿和一线阵地。叶志超率1000余人退守公州,作为后援。



聂士成部2000余人到达成欢后立即构筑工事,分左、右两翼展开。左翼部署在成欢西北约2公里的牛歇里高地,集中了主要炮火及兵力,以阻击日军由成欢趋牙山的道路。右翼以成欢东面月峰山为依托,沿山修筑堡垒工事。清军还将成欢北面沼泽的下流堵塞,使沼泽泛滥,水漫路面,以阻遏日军行动。



聂士成布置肯定是有一套的。但反复对照记载和能找到的图表,就会发现地方的选择是没问题,但这个计划却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兵力不足。



正面少说也有几公里宽,在这么大的地面上,摆上2000多人,平均每人守好几米。你算算会是什么情况?兵力单薄,不敷使用。



没办法。战争史上,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多数是天气等原因,也有的是上层的失误,个别时候最不走运的,还会遇上高俅啊、秦桧呀这样的坏人的陷害,将士被扔上战场才会发现情况完全不对头,轻则遇到巨大困难,重则陷入危险之中。这是相当悲哀的事,那也只能全盘接受,咬牙承受。



但愿能守住阵地,而且多多杀伤日军了。



――*――*――*――*――*――



7月28日,日军便一路搜索,抵达了成欢前沿素沙场。



29日凌晨,日军分兵两路发起攻击,主力重点进攻清军右翼。



日军前卫部队在涉过沼泽,越过安城川上的桥梁安城渡时,突然遭到前出阵地的数十名清军的伏击。部分日军慌乱之中被困沼泽,全部被击毙。很快,日军发现清军兵少无援,再次猛攻。



清军以寡敌众,与敌人激战一个多小时,伤亡十几人,最后被迫后撤。



拂晓,一路日军攻占了牛歇里阵地前沿佳龙里,逼近清军主阵地。



聂士成刚开始以为左翼是日军进攻重点,到左翼后发现错了,6时30分左右,双方步兵在右翼阵地前展开激战,炮兵亦猛烈对射。于是聂士成率军再驰援右翼,并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往来策应,鼓舞士兵,指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