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黄海大东沟(1 / 2)

第二节黄海大东沟



随着朝鲜战事推进,两支舰队的对决终于渐渐越来越近。



9月17日,在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找到了机会,挑起了决定两国命运的舰队大海战。



对大清北洋海军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基本上还是不期而遇。



日军则至少是大致掌握了北洋舰队的行程,基本上是前往寻找,等待着相遇。



…………………………………………



只要“有心”,相遇不难。一支有“羁绊”的海军舰队,即便在海上也是容易被找到的。



平壤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李鸿章再次调兵,派刘盛休部铭军12个营,约6000人,紧急赴援平壤后路。



仍然通过海运,自大连湾至大东沟登陆,再由陆路赶赴义州。于是,护航和掩护的任务再次落到北洋舰队肩上。



显然,因为通信手段不行,李老帅并不知道平壤实情。他显然也低估了日本的陆海军,特别是过分地高估了叶志超。平壤仅战一日便逃离,彻底打乱了清军的整个战役部署,使接下来的努力化为泡影。实际上,由于这个“猪一样的队员”在,海运大东沟,已经不是济急,而是多余地“续貂”,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相信李老帅拿到迟来的平壤实情,念及增援的陆海军还涉险前往,面对这种种失控和脱节的情势,一定会为自己的这个错误决定而后悔一生。



丁汝昌是清醒的。由于是在明显的敌情危胁下行动,丁汝昌集中舰队主力,几乎是全部出动。



舰队16日凌晨由大连湾启航,犁开清冷的海面,驶入茫茫黄海。午后,平安抵达大东沟。



此时,舰队中仍无人知道,这一天,平壤已经陷落。



舰队更无人知道,日本联合舰队正向北洋舰队高速驶来。



…………………………………………



8月10日突然造访威海之后的联合舰队,返回后也开始在风声鹤唳中专心担任运输任务。前线吃紧,不这样也不行了。陆军第三师团开始冒险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登陆,接着第一军军部也要赶赴仁川。



其间的28日,提心吊胆的联合舰队还虚惊一场。英国军舰伯卢易斯号刚刚入泊牙山湾,又神秘地匆匆离开,这一情况立刻引起联合舰队的高度重视。[《清日战争》]



从记载看,开战以后,各国似乎在观战,其实也隐隐约约在掺合。俄国人有意无意透露给日本人一些清舰调动的信息,而大清得到的一些情况,是英国军舰探来的(李鸿章的法国朋友其实也在暗地里帮着中国打探情况、出谋划策)。英国海军对日本舰队有点“敌视”,日本人肯定心知肚明。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英国这个反常行为,立刻被待在此地的第一游击舰队司令坪井航三当成大清军舰即将来袭的预兆,全队急忙赶到贝卡岛附近拦截。



可见,这种不知对方在哪里的挑战,对双方,都是十分折磨的。



不过,没用多久,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又等来了让其胆气大壮的东西——关于北洋舰队行踪的情报。



…………………………………………



进入9月中旬,日本陆续从不同的渠道,获知了大清将再向朝鲜运兵的情报。



这些情报来自于各个渠道,书上记录不一。其中包括一些“性的情节”,据说陆军在攻打平壤时,在大同江截获了一艘送信的小船,搜出了平壤守军写给刘盛休的书信,信中透出清军增援的重要信息(也有书上说是刘盛休写给平壤叶志超的)。当然,本人觉得这一说不足为据。一来这些记录都是来自于日本方面的说法。二来,平壤打仗正紧,送信人不管送入还是送出,有这么傻吗,会让敌人抓着,抓着之前还不把书信销毁?



而且,对照时间看,这个情报显然已经来得迟了。



潜伏在大清国内的间谍网这个渠道倒还可信。而且,大清只要出动,海港一般仍有商船,想保密也不好办。



反正日军已得到的情报是,清军登陆地点是鸭绿江口,也可能为大同江口。



按照比较确切的时间——联合舰队作出判断,是13日晚些时候。此时,日军前锋刚刚抵达平壤,如果清军真在大同江口登陆,对正在包围平壤的日军来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联合舰队立刻放下手头的护航运输工作,集中出动,干自己的主业,于14日出发,向大同江口围堵。



这次,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也乘坐一艘改装过的商船“西京丸”号,跟随舰队督战。看来伊东司令官处境也有点尴尬,竭力呼喊要“舰队决战”的领导随行,这就带有对舰队“不太相信”的意味。



很贴心地专门为军令部长弄个商船跟着,到战场上去摆这个“派头”,这个细节又说明,日本人此行,肯定以为还能轻松上演一次运兵船截击战。



15日,舰队行至大同江口。



这个情况,可能被有些书上仅仅记载为——平壤战役打响后,联合舰队曾赴大同江口,为日军警戒后路。



实情是,有目的而来准备好截击的联合舰队,并未见到传说中的大清运兵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