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节可讨论的战略退却(1 / 2)

第六节可讨论的战略退却



就当前的朝鲜局势来看,布局阶段已经结束。



先前是出与不出,日本必出。



现在是战与不战,日本必战。



只要还在那待着,日军肯定要想办法赶走清军。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是不体面地撤军,丢掉朝鲜。



要么是先打,打不过再不光彩地撤军,还是要丢掉朝鲜。



别无第三条选择。



*――*――*――*――*――



从不体面的选择上来讲,本来大清还有调整部署的机会的。



当东学党起义一哄而散,有一名战将敏锐地观察到了当前的局势,并在状态完全逆转之前,及时把握时机,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他就是聂士成。



7月5日,东学党起义军退出全州后,聂士成率领数十骑进入州城,查明流离失所者,“开列名单,每家给以洋银二元,聊助牵萝补屋之费”。又发布告示,希望“本统领旋师之后,尔等士农工贾务须守法奉公,各安生业,同享太平之福”。



安抚百姓之后,立即离开全州。聂士成所焦虑和着急要办的,还有其他事情。



10日,聂士成匆匆返回牙山,向叶志超报告全州事件处理情况,接着便建议速请李鸿章“派轮接队内渡,免启衅端”。这是聂士成认为应该急办的事。



叶志超当时却犹豫不决。



聂士成当然知道,走与留,战与非战,都是中央朝廷决策的事,撤出朝鲜的后果,他当然也清楚。但战场指挥的将领,还是能就“怎么打”提出建议的。与叶志超商量不成,聂士成又连夜单独给李鸿章发了一封电报,报告“前敌招抚情形,并请撤队内渡”。[《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聂士成在报告中,分析了形势,“我军本奉命平韩乱,非与倭争雄也。倭乘间以水陆大队压韩,据险寻衅,蓄谋已久。又敌众我寡,地利人和均落后著,与战,正堕彼术中。今匪乱已平,正可趁此接队内渡,免资口实。此老子不为人先之谋,亦兵家避实就虚之计。”



首先,朝鲜的起义军已经平息,已经没有再待下去的理由。我们不要忘了出兵的目的,而且要坚决守住,不能被吸引、转移到与日军对抗中去。



对下一步维护在朝的地位和权益上,聂认为非争一日之长,“况韩为泰西通商之国,岂容倭人鲸吞?倘仍顽梗,可请英、俄诸国评论曲直;一面调集我海陆各军驻屯北洋,奉天边境。”就是完全没必要担心朝鲜,清军撤军,日军也没有了停驻的理由,相反还要直接面对俄英法诸国,等于把烫手的山芋扔到了日本人手里。所以,聂士成主张利用各国与日本的利益冲突,一起使压,同时,从容做好水陆各军的战备。到日本人手里的芋头,即使吞下去,最终还得吐出来。



当然,聂士成的建议区别于单纯的撤走了之,对今后的战略选择,他也给出了正确建议:要驱逐倭寇,可以“俟秋凉,我陆军出九连城趋平壤以拊其背,海军战舰大队塞仁川以扼其吭,彼时倭师劳而无功,将骄卒惰,可一鼓破之也。”



对于继续耽搁下去,聂士成担心“否则,倭将先发制我,衅端一启,大局可危。”



聂土成所提建议,中心意思是主张实行退却,而且要早退。



在毫无战略准备、军事上已失先着的情况下,应该说实行战略退却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