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权力之争的真相(上集)(1 / 2)

第二节权力之争的真相(上集)



但主战、主和既然闹得很象样子,乱像之下,必有其内在的东西,真正的东西。



就如同热闹的背后,有戏看,冒泡的水面下,有泉眼。



主战派中有一个“圈子”逐渐就会浮出,除去为大清的安危这个堂皇的理由,那只有一个深刻的秘密。



别忘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帝党。



*——*——*——*——*——*——



宫廷的政治斗争,向来是封建王朝的重头戏。大家查查,大清一朝,留下了多少疑案、多少“迷案”,就知道它有多剧烈了。



说个笑话,皇帝的家务事也很闹腾。再看看电视剧中的“宫斗戏”,那一帮女人围着一个男人,个个出手那个阴险、那个狠辣,整得皇宫内院春光盈盈、寒气逼人。可惜了这些人才,要是都掺合掺合军机大事,一部大清史,那得多波澜壮阔啊?



慈禧能从后宫脱颖而出、直达朝堂,执掌朝政几十年,岂是等闲之辈?一上来就是血流成河的节奏。



前边,朝廷被“八大臣”掌了权,被冷落的奕?一帮人与不知满足的太后联合起来,一鼓而下,成功上了位。



奕?也不是太后的死党,剪除“八大臣”之后,两下分了,里外保持了几十年的平衡。



后来,虽然围绕慈禧的有那么一些人,但还没被叫做“后党”。和他对面斗争的奕?那群人,也没有叫做什么“小叔党”。



再后来,太后说是归政,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然而、竟然,却出来了一个“后党”。



整得最明白的是光绪的老爸——奕譞,第一个上表,恳求太后继续“训政”,凡有家国大事,还要请示太后才算数,太后再三推辞经不住再四相请,为大清江山社稷考虑,勉为其难了。糊里糊涂的是光绪,见了太后就打哆嗦,看不见了就抖擞。精明的和以为自己精明的,是围到他身边的那帮人。



光绪这伙人被人称为帝党,相应的,依靠太后讨生活的人就成了后党。



不过后党那帮人,人品、能力,可不怎么的,名声也越来越坏。



不管日本在那边怎么闹腾,大清的内政恰好面临一个节点:太后“归政”、皇上“亲政”,将是许多人权力升降、命运沉浮的分野。



“杆子”都拉起来了,双方各已占据山头就位,就看谁打出这第一枪。



甲午,又成了帝党和后党的斗争战场。



*——*——*——*——*——*——



首先,战事的安排涉及权力。



战事的发展和结果,决定着权力转移。



排挤,打压,攻击。在战场之外的最核心的“战场”,早已展开。



朝廷中枢开始,对慈禧配的“参谋班子”,光绪终于忍受不了了,往军机处掺沙子、钉钉子,最后直接撤掉孙毓汶、徐用仪,换人!



可换人也一样,还是改变不了什么。



而且,换掉孙、徐,还被人(包括当时的人,后来的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后党。



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因为选人,会导致战争失败的悲剧。因为战败,又引发权力洗牌的闹剧。



闹剧的戏台上,个人和集团,或喜或悲,但对大清朝来讲,对中国来讲,都是一场悲剧,毫无悬念的悲剧。



这场悲剧中,本来感觉没什么关系,而且就要与日本人展开血战的淮军,却头一个中枪了。这才是最真正的“躺枪”呢。



*——*——*——*——*——*——



高声喊打的主战派,对敢言和者口诛笔伐、唾沫交加的主战派,动机怎样不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