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节战略目标超越朝鲜(1 / 2)

第一节战略目标超越朝鲜



甲午战争,有重要一环不可或缺,也是我在读史之中有些困惑,决定要弄清楚的。



即:一个旅团的军事行动,何时打成了两个军、四个师团的规模?日军何时决定攻击大清本土?



这个环节,史书基本是采取“跳越”式或“自然过渡”式的记录,连其中的形势变化、决策过程一概略过不提,以至于给人留下的印象好象战争就是这么自然而然扩大的。



这就留下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战争为什么升级、日本何时决定扩大战争、如何谋划的?要还原真相,这个事情不能不弄清楚。



而且如果错过这一节,就错过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日本海军争着要演“一号”。



——*——*——*——*——*——



涉及比较深入的资料本身有限,观点也就两种,一个认为是开始前即已经确定,另一个认为是开战后。



至于后一个观点的具体时间节点,有的认为是丰岛海战后,有的认为是牙山之战后,还有的认为是拿下平壤之后。



反复思考,我觉得,从军事常识角度讲,可以作一个判断。



对于战争问题的分析,必须区分战略和战术行动,行动方案。



按程序和责任,首先,内阁定下出兵朝鲜的决心(6月2日已经做出)。



下一步就是明确战略目标,制定作战方案。



这应该由参谋本部(还应加海军的参谋部或说海军军令部)负责。先前“三人组合”那种方式,有一种先例。但今后,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将担任主角。至于还给不给内阁报告、批准,那已经不一定了。参谋本部早就独立了,就在此前一年,海军参谋部也如愿以偿,脱离了海军大臣。这已经够让内阁不安的了,日本还有一个“战时大本营”制度。此前的6月5日,大本营也已经成立,对外战争问题有权独立负责,并直接对天皇报告。为了保证内阁还有点参与和发言权,政治强人伊藤博文硬挤进了战时大本营。这也成为特例,此后的首相,也被感觉不舒服的大本营踢了出去。



再下一步,按照战略目标和总体作战方案,制定具体的计划或分阶段方案。



这一步,则完全由军队独立负责了。从参谋本部以下各级制定,报上级批准,最高报到参谋本部。其它人,无从插手。至于行动过火,惹出外交乱子,才用得上外务省——当“灭火队”去吧。



——*——*——*——*——*——



计划必须视军事行动结果和下步需要而定。而军事行动,我认定按日本人目前的实力,只能是打打看看、逐步升级。从小打开始,打到准备征服整个大清朝这么大规模。



到此为止,就达成整个对清战争的总体战略目标了。



前边,分析“三人组”的方策,我们会发现,目标其实没有后来的那么大。那仅仅相当于一个在朝鲜挑起战争、然后进占朝鲜的方案。6月4日(大本营成立前一天)经内阁通过,根据这个方案,日本已经初步完成了在朝鲜的部署,完全占据了有利地位。



而陆、海军的准备工作,没有仅仅局限于这个方案,而是大大地超出。这说明,军队的野心、军队的胃口,远远不止是朝鲜。



所以可以相信,对清作战的方案,军队已经进一步讨论成型,至少也是个新的预案,只需在适当的时机向天皇全盘端出。



最适当的时机,就是形势向日本倾斜,扩大已有成果的有利时机。



——*——*——*——*——*——



既然各国已经“闭嘴”,各自回家关门闭户,强盗就可以明火执杖上街了。



确认后退的路也已经考虑到,胜了什么都好说,即使战败,也可以请列强出来调停,结束战争,所以,也不必担心后顾之忧了。



况且,战场布局已经完成,大清将自己陷入“外交泥潭”,军事上仍然没有做出有力反应。



日本帝国决心与大清一战的胆量空前增大。



作为外交协调成功的标志性成果——与英国签订条约的第二天,即7月17日,天皇立刻现身,参加了大本营举行的御前会议,决定对华开战,通过了作战方案。



请记住这一天。



就是在这个会议上,天皇和皇军们就不再围绕驻朝清军废话,而是直接将战略目标越过朝鲜,指向清国内陆!



整天磨刀霍霍、急于发硎新试、为帝国建立功业的大日本帝国陆海军经过一番争吵,终于敲定了对清作战方略。



“作战大方针”是——



主力在山海关附近登陆,于直隶平原同清军主力决战,夺取北京。



(因为解决朝鲜问题,根本在于对清作战。



陆军十分清楚,要确保朝鲜,进攻就不能止于朝鲜。)



拟定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首先派陆军第五师团进占朝鲜,钳制和击败在朝清军;海军则以联合舰队击破中国北洋舰队,迅速夺取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陆军设定三案:第一,如海军主力决战获胜,则将陆军主力输送至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第二,如果海上决战胜负不分,中日双方均未掌握制海权,就用陆军主力侵占整个朝鲜;第三、如果海上决战失败,清军控制制海权,本国又受威胁,则尽力援助在朝陆军,而把陆军主力留守本土,以防清军反攻。



三案的区别,在于海上作战成果。



陆军的意图中,如果海军胜,则进军清国,败,则据守朝鲜。不论海军作战成败,朝鲜都是必须确保的目标。



最远的目标,指向直隶平原——决战地域放在天津保定地区。



这个目标,与基本(或说最低目标)相比,跨越太大了,远不是最初的“三人组”策案中设计的样子。实际上,它都已经超出了内阁的想象。可见,皇军的雄心膨胀有多大。



当然,这个目标后来被修改了。原因,是第一阶段的作战效果。



——*——*——*——*——*——



从这个计划,我们可以发现,从一开始,日军就没有以战领地盘为目标“攻占并确保之”,而是吸引清军主力实行“决战并消灭之”。从指导思想上,日本陆军已经掌握了机动作战的精髓。